学院简介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一、学院基本情况

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秉承学校“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发展思路,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聚焦智慧社会与智慧城市管理、人文地理与旅游管理两大交叉学科,形成以“数字治理、智慧管理”为特色的“359”“本-硕-博”人才培养和国际人才培养体系,旨在培养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型和复合型高素质管理人才。目前学院依托3个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2个校级高原学科和特色交叉学科,开设3个博士点立项建设方向(智慧社会与智慧城市管理、旅游管理、区域经济学),4个硕士点专业(旅游管理和区域经济学两个学硕、MPA和MTA两个专硕)和8个本科专业(行政管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应急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社会工作、会展经济与管理)。其中,酒店管理和行政管理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旅游管理和社会工作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办学条件优越,拥有和共建1个国家级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和2个校级实验室,获批2个“湖南省校外优秀实习教学基地”、4个湖南省教育厅“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30多个校外校企合作教学科研和就业基地。

二、学院师资队伍情况

学院目前拥有一支职称结构与学历结构合理、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5人,其中专任教师42人,教授11人,副教授18人,博士23人;硕士生导师16人;省级学科带头人4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5人;获得省级教学、科研奖励5人,获学科竞赛“优秀指导老师”国家4项、省级7项。获“芙蓉学者”“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20余项。4人入选学校湘江学者和湘江青年学者

三、学院办学特色及硬件条件

一是新型文理交叉融合管理学院。贯彻“新工科+新商科”与理科融合,通过学科专业的守正创新,突出管理学+地理学+信息学+经济学的交叉融合,形成智慧社会与智慧城市管理、人文地理与旅游管理的交叉学科体系。

二是产教深度融合协同培养“四型”管理类人才。通过与省市政府、社区、5A级景区、5星酒店和上市公司合作,共建40余个校企合作育人基地;拥有生态环境大数据与智能决策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统计学习与智能计算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研究基地等国家级省级平台,及数据智能与智慧社会实验室、智慧城市实验室、公管公益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等实践教学中心。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构建“四位一体”的长效机制;成立校外教学指导委会,制订符合国家战略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聘请30多位行业精英,开展教学研究、合作授课、编写教材、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培养近3000名会管理、善经营、懂技术的创新性、创业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四、学院学术科研情况

近五年以来,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努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创新能力。

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近五年,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社科基金项目9项、省自科基金项目6项。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中国行政管理》《生态学报》和《旅游学刊》等CSSCI、CSCD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SCI、SSCI收录论文近20篇,出版8本学术专著、3本规划教材,获得省部级和地厅级成果奖励5项。学院还与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建湖南省旅游标准化委员会,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学院教师充紧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断发挥学科优势以及学校地处省会城市的地域优势,依托学院合作平台,在景区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规划、碳税管理实践、亲职教育服务模式、社工实务能力培养、家校社共育模式、以及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和营商环境评估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协同制定针对性政策和方案,为决战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治理奠定了良好的理论支撑和科学指导。向湖南省高层领导提供政策报告3项,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批示,相关政策建议被采纳,为推动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开发了乡村旅游营销推广服务系统V1.0和露营地导航系统V1.O,为乡村政府规划和旅游人群之间构建了新型数字化桥梁;发明了跨行业会计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专利,为提高财务会计数据处理便捷性做出贡献;发明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旋转式展示保存设备专利,为促进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贡献力量;发明了景区导航应用系统,为旅游者参加旅游活动提供了便利;基于新媒体视阈挖掘、开发与传播女书档案文化资源,促进女书文化资源的弘扬与保护。

五、学院人才培养情况

学院顺应数字时代“四型”人才培养需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于“思维·学习·实践·研究·创新”五种能力提升,通过赛创驱动“科教融合、赛教融合、创教融合”,形成特色鲜明的协同育人新路径。先后孵化了大学生“挑战杯”国奖(含金奖、特等奖)9项、全国城市管理竞赛一二等奖13项,以及“互联网+”国赛铜奖、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交流作品等学校标志性成果,以及大学生旅游类专业综合技能竞赛、酒店管理创意策划大赛、高校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等各类省级赛事奖项近100项;指导学生主持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8项、省级校级近100项;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院考研率较高,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输送了一批批研究生。

六、学院学科专业布局,相关行业发展趋势

我院是管理学、理学和经济学交叉融合的学院,依托“十一五”“十二五”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和国家级、省级实验室,聚焦智慧社会与智慧城市管理、人文地理与旅游管理两大学科方向,构建了“345”学科专业进行布局。

在学科建设上,依托数据智能与智慧社会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长沙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室,重点围绕智慧社区管理和城市应急管理开展研究;依托数字经济时代资源环境管理理论与应用国家基础科学中心、生态环境大数据与智能决策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围绕智慧旅游和生态环境开展研究。

在学位点布局上,开设3个博士点立项建设方向,其中旅游管理为工商管理博士点立项建设方向,为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专业;区域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博士点立项建设方向,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公共管理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立项建设方向,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拥有“十四五”校级高原学科方向1个(旅游管理与生态环境评价)、特色优势与交叉学科方向1个(城乡协同与智慧治理)。开设有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旅游管理和区域经济学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是我校传统优势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和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2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重点建设5个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行政管理、酒店管理),省级一流专业2个(旅游管理),地理学专业1个(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新办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1个(应急管理)。

七、学院优势学科和热门专业推荐

酒店管理专业起源早,基础好,水平高,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始于1993年,是学院历史发展中最早的人才培养方向,是我校传统优势专业,同时也是我校的特色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本科)于2010年创办,历经28年专业积淀,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名列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A类第15位。本专业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智慧酒店与民宿运营管理为特色,构建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的课程体系,形成产教融合、政校企协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办学模式。

行政管理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公共管理学科为支撑,拥有MPA专业学位硕士点。本专业以数字政府治理为特色方向,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具备扎实的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掌握数字政府治理技术与手段、科学决策理论与方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从事管理或服务工作的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连续8次晋级国家“挑战杯”决赛,斩获“累进创新作品”金奖(湖南省首个、2019年全国人文社科类唯一),成为全国首个拥有金奖、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大满贯的行政管理专业;获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校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等省级一二三等奖40余项。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创办于1995年,是我省最早的重点建设专业和重点专业,是省旅游行业培训示范基地,是省级一流专业。旅游管理专业自创建以来,发展势态良好,成就辉煌:2007年“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与行业互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国家首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2011年获国家财政部立项资助150万元建设旅游综合实践教学基地,是湖南省旅游行业培训示范点; 2016年与南沙大酒店合作申报旅游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项目立项,2019年获评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同年获评湖南省一流专业。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从国家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培养具有扎实的人文地理学和城市与区域规划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相关实践能力,适合从事城乡发展战略、城市与区域规划和管理、房地产咨询、公共政策咨询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或在政府、规划设计、行业咨询等行业工作的高素质复合人才。该专业拥有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博士师资,师资力量雄厚,理工交叉融合,特色突出。通过培养学生在规划与地理等相关领域的制图技能要求,弥补大学专业设置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匹配问题。立足于前沿对接,通过灵活、系统的培养,提高学生对规划与地理学的综合认知和制图软件实操能力。同时深度推进校企交流合作,以学校为学习平台,以设计院或企业等为基地,通过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际的制图技能,以弥补就业时专业技术不显著等的不足,为各领域输送聘即用,用即优的专业特色人才。

应急管理专业依托湖南工商大学学科优势和特点,按照学校“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与理科融合发展理念,聚焦应急决策及风险评估、城市安全应急管理、社会冲突治理、旅游应急管理等方向,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人才培养面向与应急管理职能相关的公共部门,聚焦高层次、综合管理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重点培养具备综合管理知识能力、专业技术技能过硬的高级应急决策指挥及综合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满足“专常兼备、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人才和能力需求。

八、学院就业创业情况及优秀校友介绍

学院202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2.15%。其就业结构为: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就业占72.09%,升学(含出国深造)占9.30%,参加国家基层项目占2.91%。学院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在政府、旅游业、酒店业、规划设计行业等国有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和知名跨国企业,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学院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自主创业学生越来越多,优秀校友罗太平担任中四冶贵安新区建设有限公司中四冶贵州建设有限公司中国第四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分公司等高管。陈丽芳现任湖南中青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南工商大学杰出校友肖杰任深圳市显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贺明生任湖南湘江集团华年文旅副总经理。王佐校友南京极房网创始人兼CEO,2015年10月出来创立南京极房网品牌,目前在南京、无锡、镇江、扬州等地设分公司,员工人数近100人,2016年实现公司营业额4000万,2017年前4个月实现公司营业额6000万,预计2017年全年公司营业额突破1亿。 毕晶校友2015年自主创业开了第一家快餐店——香他她煲仔饭沁园春御院店,2017年自主创业筹办长沙首家斑鱼火锅——阿丽斑鱼开业。陈杉杉考取国家公务员,现任中国证监会湖南监管局主任科员。

九、对高考考生的寄语

日月之行,公管其中;星汉灿烂,人文其里。秉着“开放、创新、协同、共享”的发展理念,共同探索新时代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之道,数字政府与智慧城市与社会协同治理,把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建成全国一流的“四型”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热情欢迎有志学子报考我院,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与您同行,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