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湖南工商大学研究生会及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研究生分会联合承办的校园主题教育季学术活动——“学者·学生·学问”主题论坛在湘江楼A1414举行,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青年教师张陶博士以“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变革路径与时代使命”为题,为50余名师生作专题报告。
张陶博士从全球突发事件态势、中国应急管理工作形势、新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历史演变与特点、案例分享四个部分讲授,立足全球视野切入核心议题,回顾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历史,并对其组织架构与核心职能进行全景式解读。
在案例研讨环节,张陶博士系统梳理跨国实践经验,深度剖析当代应急体系建设的关键痛点。聚焦阐述了信息化浪潮下的应急管理变革,如何运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平台等数字化工具,重构应急管理的效能评估体系。特别提到,随着我国应急机制实现从架构设计到操作流程的迭代升级,对突发事件处置已实现从响应速度到处置精度的质的飞跃。如,2011年“日本大地震”和“福岛核泄漏”事件发生后,我国的应急响应工作展示了卓越的协调与行动能力,尽管灾难发生时存在诸多挑战,但仍通过有效的国际协作与资源调配,展现了我国强大的应急管理与灾后恢复能力。
最后,张陶博士对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展望,他指出,面对加剧的全球气候变化、迅猛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以及叠加涌现的社会风险图谱,应急管理系统将迎来复杂性激增的治理挑战。未来应着力构建“防救结合”的全链条防控体系——通过科技创新赋能风险监测预警、应急资源前置、智能决策响应和韧性社会建设的闭环管理,推动治理模式实现从末端处置向源头防控、从事后救济向全过程管理的范式跃迁,特别是在数字化平台支撑下建立多灾种耦合分析模型,最终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
此次讲座不仅回顾了我国应急管理的历史,也为与会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应急管理体系、未来发展方向的机会。通过多维度的理论阐释与案例剖析,为与会师生搭建起与应急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深度对话桥梁,激发了广大师生对我国应急管理事业的关注与思考,进一步增强了大家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极大地拓宽了与会者对应急管理领域的认识,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打开了全景式认知视窗。(文/王瑞雪 文佐时 图/梁倩)